【网络强国这十年】动画|摆脱纸上谈兵!带你看看网络安全实战精兵需要哪些“必杀技”******
当前,网络空间安全面临的形势复杂多变,以窃取敏感数据、破坏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为目标的有组织网络攻击愈演愈烈。我国正在迎来数字经济的发展浪潮,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都需要有网络安全的坚实保障。
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数据显示,到2027年,我国网络安全人员缺口将达327万,而高校人才培养规模仅为3万/年。在网络安全人才缺口中,实战型人才缺乏的问题更为突出。有高达92%的企业认为其缺乏网络安全实战人才。这也成为整个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重要命题。
网络安全人才要有综合实战能力
在2022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期间发布的《网络安全人才实战能力白皮书》从当前国内网络安全人才状况、人才的攻防实战能力、用人单位的实战能力需求、如何提升人才的攻防实战能力、如何评价提升人才的攻防实战能力、“政、企、学、研”如何共同培养实战人才等方面,通过翔实数据和面向不同群体调研,以及各领域专家学者的认真编撰,为党政机关、重要行业、企事业单位及高校等单位的人才建设战略提供重要参考。
从业务需求出发,将网络安全人才实战能力归纳为“攻防实战能力”“漏洞挖掘能力”“工程开发能力”“战效评估能力”四种类型。
其中,本次白皮书将重点聚焦的攻防实战能力定义为,在真实业务场景中,利用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和工具开展安全监测与分析、风险评估、渗透测试事件研判、安全运维、应急响应等工作的能力。这需要网络安全人才掌握各类安全标准的落地实践经验,可以熟练使用网络安全技术和工具,为具体业务开展风险评估,提供安全落地规划指导和建议。
同时,网络安全人才还应具备一定的调查取证能力,能够在受到攻击后收集、处理、保存、分析并呈现计算机攻击相关证据,为后续的攻击溯源或案件侦查提供帮助。
网络安全人才市场供需仍不匹配
白皮书显示,从人才的需求侧来看,网络安全攻防实战人才面临严重缺口。以往很多用人单位不仅专业岗位人员配置不足,还有很多岗位是“兼职人员”,实战能力严重匮乏。数据显示,当前对网络安全人才的需求,能源行业的需求量位列第一,在细分行业中占比为21%,其次是通信、政法、金融、交通、医疗卫生、网安企业等行业。
预计未来3至5年内,具备实战技能的安全运维人员与高水平网络安全专家,将成为网络安全人才市场中最为稀缺和抢手的资源,加强网络安全攻防实战人才的培养已成为行业共识。
人才培养从实践中来往实战中去
网络安全竞赛、实网攻防演练、众测与应急响应,都是近年来我国广泛开展的网络安全实践模式。其中,网络安全竞赛具有强实践性、创新性、对抗性的特点,近年已成为全面检验和提升攻防实战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以赛促学、以赛代练”理念也帮助一线人员摆脱“纸上谈兵”的困境,在实际工作场景中更加得心应手。
科学系统地培养攻防实战人才,应首先建立统一的网络安全攻防实战能力框架,同时通过“竞赛选拔、分类提高、职业引导”的方式,将竞赛、众测、攻防演练、技术分享等方式相结合,形成常态化的攻防人才成长通道。
同时,网络安全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借鉴国外经验,提出ASK-P模型,将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分为意识(Awareness)、技能(Skill)、知识(Knowledge)、实践(Practice)四个维度,旨在培养多学科融会贯通,具备综合实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监制:张宁 李政葳 策划:孔繁鑫 制作:刘昊
农村沼气安全生产系列动画(二)废弃沼气池莫发愁 变废为宝出路多******
编者按:
为及时摸清农村沼气设施“家底”,加大对农村沼气生产的安全隐患排查力度,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中国农学会策划制作《农村沼气安全生产系列动画》,包括户用沼气安全篇、废弃沼气池安全处置篇和沼气工程安全篇。将模拟多种场景,解读沼气安全生产、使用及处置方法,提高农民的安全意识,消除安全隐患。
农村户用沼气池曾经为广大农村地区农村能源供给及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种种原因,废弃沼气池越来越多。为什么农村沼气池会被废弃?废弃的沼气装置有哪些方式可以处理?
沼气池被废弃的原因有很多,有些沼气池因为年代久远,已经没有再修复使用的价值。但如果不作处理就直接废弃,不仅污染环境、影响美观,还会产生安全风险。
人是因为沼气池材料老化或者管理不善导致池体管路漏水漏气而决定弃用;有些人则认为用电比用沼气方便。
废弃沼气池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因地制宜,将农村沼气池改成厕所化粪池,以改善家庭卫生,让村民生活更方便;通过适当改造,把沼气池变成以储存污水为主的污水池,解决家庭污水处理问题;此外,还能够把废弃沼气池改成水窖,收集储存雨水。如果决定彻底废弃,也可以进行填埋处理。
总 监 制
付长亮 包书政
总 策 划
廖丹凤 战 钊
编 导
张 楠 王长海 武玥彤 谢 芸 赵清建 张 蕃
专家指导
邢可霞 徐文勇 罗 娟 潘君廷 叶炳南
出 品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
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中国农学会